吴中区长桥街道教师发展中心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副标题

用心接纳,科学干预,助推家校合作幸福成长

作者:孙群芳来源:吴中实验小学

摘要:学校和家庭教育是一体的,家庭和学校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长,如能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幸福成长。家校合作离不开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的努力,而基于老师对孩子、家长以及形形色色家庭的接纳,借助其专业素养科学干预家庭教育,能更为有效地开展家校合作。

关键字:家校关系、家校沟通、接纳干预、老师家长孩子、幸福成长

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泛指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与学校一切可能的互动行为。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结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因此,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切实为青少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人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如醍醐灌顶,摇动着我,也唤醒我不停反思:我们为什么要与家长沟通?沟通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正是为了家校形成教育合力?与家长这棵大树一起摇动正茁壮成长的小树,共同唤醒孩子,让孩子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吗?这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那些越来越趋向于白热化的问题。

一、现实审视,家校关系濒临失衡。

都说现在老师难为,还真是一语中的。首先从观念层面上来说,现代教育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也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无数事实证明,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在的家长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且网络发达,各种家庭教育信息,教育理念直击家长。当老师的教育方法乃至教育理念与之发生冲突时,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受到一丁点挫折,产生畏难情绪时,他们就会产生疑虑甚至焦虑,迫切地希望老师能理解他们,甚至希望老师能改变教育方法来迎合他们的孩子。

其次是从关系层面来说,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尊师重道使得身为人师极具威信。别说是那些举足轻重的大师名师了,即使是乡村小学教师,也备受推崇。老师说的肯定是对的成了朴实的村民信奉的真理。而现代社会开放的投诉机制,尊重个人,尊重人权的新观念,又使得一直高高在上的老师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弱势群体,在教育孩子,和家长沟通中不禁有些畏首畏尾,甚至为了保护自己一次次降低自己的教育底线,逐渐失去了家长的信任,也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威信。

如此激烈的教育理念碰撞,如此岌岌可危的家校关系,别说家校合作形成共育合力,借家长之手撼动孩子,助力成长了,莫让老师、家长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一组反作用力已经是万幸了。因此,老师必须从自身做起,致力于改善家校关系。

二、遵循原则,家校关系理性回归。

也许孩子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千差万别,每位家长的教育理念各不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迥然不同,但家长和老师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是相同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主动与家长沟通,为家校合作铺路搭桥,促使家校关系理性回归。

尊重原则是家校沟通中首先必须遵循的原则。不管我们的家长来自何处,是什么职位,都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观点,尊重他们已然形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这就需要我们耐心、虚心、诚信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班级管理中去,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而肯定孩子是对家长更深层次的尊重。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老师的重视,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认可。表扬孩子其实就是表扬家长,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就是尊重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付出。

协作原则是家校沟通中必须遵循的另一个原则。家校沟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寻求对学生教育的协作,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为了孩子教育的一切,老师和家长必须携起手来,劲往一处使。为实现这种良好的协作关系,作为受过系统教育的老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在课堂的表现,主动征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意见和建议,与家长共同商量合理有效切合孩子实际的教育方法。

三、接纳干预,家校沟通正确打开。

老师面对的从来都是一群群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他们的背后,是一群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家长,以及各自不同的家庭。无条件的接纳,是最积极的心理干预。用心接纳,从接纳孩子,接纳家长,接纳形形色色的家庭开始。

接纳孩子,不仅要接纳他们的优点,更要接纳他们的不足。而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在最短时间内记住他们的名字,以同样的热情回应他们的打招呼,倾听他们的各种小秘密,等等等等。这些教育教学中细小的琐事,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接纳。

接纳家长,就要努力跳出“被影响的洪流”。我们的家长,都自带光芒,有自己教育孩子的一套方法。当我们接纳这些家长的同时,也深受形形色色家庭各种各样教育方法的影响。有赞赏教育,也不乏棍棒教育;有缺失教育,更有隔代教育。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们就会通过电话、短信不断地打探孩子在校的表现;询问同桌的情况,希望通过调换座位来解决问题;举报孩子在家不听话,一点点作业常常要磨蹭到深夜才马马虎虎潦草完事。从这些电话短信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家长在孩子进入班集体,有了对比之后的焦虑。有的是看到别人家孩子更优秀后的焦虑;有的是找不到适合自己孩子教育方法的茫然;有的是感受到了升学评先的压力;有的是太过力求完美;有的是东一榔头西一锤总感觉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准备好。只有了解了家长们电话短信背后焦虑的原因,老师才能掏出“洪流”,走出接纳家长,帮助家长化解焦虑的第一步。

接纳形形色色的家庭,就要接纳保姆型家庭、干扰性家庭,接纳家庭利用金钱刺激孩子,接纳家庭对孩子的放任,接纳家庭对分数的重视。接纳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接纳家长的焦虑和急躁;接纳家庭的千差万别,才能实施干预,形成家校共育。

干预,要从引导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认识自己的教育问题开始。孩子之间为什么吵架?一年级孩子会不会独自回家?孩子读课外书为什么那么快?虽然家长从小陪伴着孩子一起长大,但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老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对家庭教育实施有效干预,才能使家长心服口服。

指导,要科学有效,便于操作,才能使家校沟通深入家长内心。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要想干预家庭教育,引领家长与老师齐心协力,共同教育孩子,那么我们老师首先要在班级管理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做一个让学生、家长信服的老师。要让家长宽容自己的孩子甚至别人家孩子的小错误,以温暖的父母亲情去抚慰孩子的伤心歉疚,以期望信任来促使孩子改过自新,老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孩子的不懂事,宽容家长的焦虑。要让家长学会冷处理,老师首先不能在着急上火的时候要孩子表态,要家长来学校面谈。对待原则问题,我们当然要睁大眼睛;而非原则问题,有时也可以假装看不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多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尽管很多时候孩子还不能做得尽善尽美,但是我们要相信,孩子会沿着这个目标不断修正自己的航向,变得越来越好。

四、路径探索,家校沟通趋向成熟。

在节奏明快的现在,家访、约谈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为了便于家校联系,每个班级都会在第一时间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以便家长与老师能及时取得联系。即使第一时间联系不上,家长得空还能爬楼了解班级动态,不会错过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瞬间。因此,每当发现孩子们在学校有了点滴进步,突出表现,我都会第一时间拍下来,编辑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并提出自己的期望。把孩子的成长展示给家长看,让家长在不断的赏识中和孩子一同成长,并反过来身先士卒,引领孩子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一旦发现有好的适合家长们学习借鉴的文章,我都会分享给家长们看,并提纲挈领地告诉家长们,针对孩子们现阶段的认知水平,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学习些什么,参与哪些活动,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如此一来,家长们在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时能少走很多弯路。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条关心的短信,一段简短的视频就能敲开家长的心扉。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多种多样,不管是用何种办法,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这种沟通就是和谐的,有意义的。

记得费尔巴哈在《幸福论》中曾提出:“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在家校合作中,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积极参与就是重点,家教方法则是关键。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加强家校联系,相互配合,促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学校与家庭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动都是让孩子们能够幸福成长,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和谐统一发展,教育才有可能发挥其最大的育人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3.

[2]姜超.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透视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6.

[3]刘建军,小学网络家校合作教育功能优化的路径选择[J].山东教育,2013,(2):6-9.


——本文获吴中区中小学优秀德育论文评选区级一等奖


服务       为 学校 服务      为提高 质量



联系我们 | Tel:0512-66598172  Email:wgxjfzx@126.com